新校诞生中考“状元”
环境优美、设施一流。这是记者走进市十一滨江初级中学的第一感受。学校通过初中标准化建设,微机室、多媒体室、图书阅览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舞蹈形体训练室、劳技室、学生公寓等教育教学设施一应俱全,甚至学校的食堂也成为全市中学中唯一的“A级食堂”。
走在校园里,窗明几净的教室里书声朗朗,运动场上龙腾虎跃,时时让人感受到这是一所充满活力的学校。而在与老师们的交谈中,更能感受到教师们与优美环境相协调的美好的精神面貌。
学校一位教师曾说:“教育是爱的事业,是奉献的事业,是有关良心的事业。”十一滨江初中现有教职工142人,其中,专任教师121人,研究生学历10人,本科学历108人,拥有省市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德艺双馨模范教师、优秀青年教师、优秀班主任80余人。学校坚持全员育人思想,培养教师“激励性”人格,激发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欲望的创造力,课堂内外师生交流情感、碰撞智慧,教学相长,关系和谐。这里不愧为“学生愉快学习的乐园,教师幸福工作的家园”。
学校每位老师都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人民教师的内涵,同时收获着一季又一季的桃李芬芳。合并后的新校就诞生了首位中考“状元”。2009、2010年,十一滨江中学有近百名学生被推荐进入省示范高中,考入市十一中、市四中等省示范高中的人数达270余人,普高上线数达460余人。2009、2010年学校连续2年中考取得优异成绩,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群众的广泛赞誉。2009年,该校赵陈玮同学以7.3的最低位置值勇夺武汉市“中考状元”,真正实现“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办学目标。
让家长放心的学校
去年中考成绩出来后,学校发现,一位家长带着孩子在校园绕了一圈又一圈,久久不愿离去。问其原因,家长说:“我和孩子都舍不得这个学校,是这里给了我和孩子希望,并且让我孩子考上了理想的学校。”原来他的孩子刘小平(化名)是流动人口子女,由于孩子从小没人带,染上了一些坏毛病,没有学校愿意接收他入学,当时是十一滨江中学的领导毅然接纳了孩子,并安排到寄宿班学习。三年的寄宿生活,老师们把刘小平当孩子、家人、朋友般的对待,关心着他的方方面面,接受他的每个优点和缺点,让刘小平体会到了民主、平等、尊重、温暖。刘小平慢慢改掉了一些不良习惯,由“要我学”变“我要学”,在家孝敬父母,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所市级示范高中。
初三(8)班学生李筝,家住与学校一墙之隔的东方花城小区。当初李筝入学时,其父亲选了好几个学校,最后通过比较还是回到了离家最近的十一滨江初中。用其父亲的话说:“这里的教师敬业精神、育人环境都是一流的,我放心。”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才上学不到3个月的李筝突然得了重病,学校师生多次看望并捐款上万元,为李家解了燃眉之急。经过精心治疗,李筝康复了,目前正读初三,成绩优秀。李父多次感慨地说:“学校不仅培育了我的孩子,还给了我孩子第二次生命,我选对了学校。”
少年军校闻名全国
每年体育中考,来自外区的监考员对十一滨江中学学生印象都十分深刻:不仅有秩序、有礼貌,而且中考成绩也很突出。
林校长透露,这是该校开办少年军校的成果之一。该校的少年军校是中南地区第一所,也是全国第二所少年军校,至今已办了21期。与一般学校短期军训不同,少年军校学生属自愿报名,在校就读的初二以上年级学生报名后经考核合格才能进少年军校学习,学生们把进入少年军校看作一种荣誉。军校利用寒暑假,对学生进行相关课程的培训,磨炼了学生顽强的意志,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了学生自立自强、自护自理能力和抗挫能力,实现了少年军校“教育一批、转化一批、提高一批、带动一批”的创办初衷。
二十年来,少年军校曾多次接受过联合国亚太地区组织官员、中央文明委、团中央、全国关工委及省、市、区领导的检阅。第十六期少年军校学员还代表我省参加了由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少工委举办的第五届全国少年军校检阅式。在展示评比中,少年军校学员夺得检阅分列式、生存技能大赛和少年军校艺术节大赛三项最高奖奖杯,捧回了“全国少年军校示范校”的奖牌。
林校长说:凡参加了少年军校训练的学生,不仅中考体育成绩都很好,身体素质也好,且个头也比未参加军校训练的高。
2009年8月,在硚口“强东兴西”教育战略的推进下,硚口西部两所优质学校——古田路中学和罗家墩中学进行资源重组,形成新生的市十一滨江初级中学。校长林正基告诉记者,资源重组虽只两年,家长和学生的青睐却与日俱增。两所质量虽好、硬件不够硬的学校重组后,不仅硬件变好了,学校办学规模、办学水平、办学效益都得到了质的提升。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