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行动
媒体观点
深度访谈
领导关怀
行动新主张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 > 校园活动 > 媒体观点 > 正文

教育功利病为何总因“差生”发作

近来,在无锡、广州等地,相继爆出老师让“差生”测智商的新闻。媒体调查出了老师的动机:如果测出了孩子智商低,那么即使成绩差也不会影响到老师的业绩。


与之相应的,则是舆论对此举的齐声指责,有网友甚至称,该去测智商的是教师而不是学生。舆论的义愤在于,测智商已成让老师和学校丢掉包袱的手段,全然不顾智商测试结果只能作为一种参考,智商的高低并不能决定根本问题,更不能与学习能力等同,孩子智力的后期改善、培养更为重要。


从绿领巾到红校服,再到测智商,近来从校园传出的这些新闻,都带有一股寒意:“差生”有了明显的标志,被区别对待,更让人担忧的,则是“差生”身份的标签化,“差生”歧视的公开化,“差生”处境的边缘化。


如果说绿领巾、红校服事件中,尚有“激励后进学生”这个不失良好初衷的借口,那么,给“差生”测智商则明白无误地显示出校方对“差生”的厌弃态度。“差生”是教育的短板,是补齐它,还是放弃它,体现着施教者的根本思路。


有学校就有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不够好的学生,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但若硬要给“差生”打上另类标签,让“好生”与“差生”受到不同待遇,则有违教育公平,有悖于有教无类的教育之道。尤其是当“差生”受校方排斥一再演变为新闻热点,“差生”就成为问诊教育弊病的样本,集中反映了当前教育急功近利的症候。


在“差生”困境的背后,则是班级间的竞争,学校之间的竞争,作为责任人的教师和学校都担心输在起跑线上。于是,竞争越是白热化,学生就越异化为考试机器,替老师和学校获取考核成绩,“差生”就越成为拖累。


反思当今教育,当分数承担了太多期待,考核承载了太多压力,无论是“好生”还是“差生”都承受了太多负担,教育已与原初的目的渐行渐远。去除功利病敞开胸怀,教育才能回归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丰富学子心灵的原点;不再短视放开视野,无论“好生”还是“差生”方能同行于“人皆可成才”的求学之路上。(傅淞巍)

分享到:
来源:辽宁日报  2013-09-15  5363 0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城市联盟

上海市

重庆市

浙江省

山东省

黑龙江省

江西省

甘肃省

福建省

海南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opyright © 2011 chinaschoo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7513号-4

执行单位:中玉之天(北京)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