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下午,北京电影学院学生因停车纠纷与清洁工发生冲突,双方互殴,导致清洁工死亡。据微博透露,事发原因是男生驾驶奥迪来接女友,将车停在消防通道,阻碍清洁员收拾垃圾。目前,2名涉案学生已被警方控制,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中。(12月6日《新京报》)
不管从什么角度解读,也无论人们从肇事学生背后如何深挖及想象,隐藏其间的权力与财富可能,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依然是,一场小小的停车纠纷,却引发了学生与清洁工的互殴,最后竟以清洁工死亡的惨烈,来为如此小纠纷引发的大事故提供注解。这就不仅只是校园戾气所能够阐释的问题,更是某种潜滋暗长的畸形伦理价值观引导着这样的悲剧。
透过那些含糊不清的社会背景猜测,我们在那些动辄因为小纠纷就引发大事故的交通纠纷事件中,看到某种现状正在形成:那就是在公共交通伦理普遍匮乏的情境下,行人与驾驶者乃至驾驶者之间已经形成了某种对立的情绪,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往往不需要什么深层矛盾,双方冲突一触即发。
在这场校园停车命案中,尽管具体纠纷细节我们并不清楚,但厘清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却也并不艰难。男生将车停在本不该停车的消防通道上,这不仅影响了公共消防安全,也阻碍了清洁员收拾垃圾的通道,于是双方因此发生冲突并最终导致互殴身亡。但是,将车停在消防通道上,或是随意停在行人通道口,不仅是缺乏根本公共安全意识的表现,也缺乏对行人行路权起码的尊重,这不仅容易引发行人反感,也是驾驶伦理匮乏的一种。正是这类违背公共安全乃至违背驾驶伦理的事件频发,让行人与驾驶者的矛盾难以调和,最终将无数普通交通纠纷引向了悲剧。
不得不说,在中国逐渐走向汽车化社会的路途中,我们还没有形成一种契合公共文明的汽车文化。尽管汽车已经开始在众多家庭普及,但更多时候,汽车在普通大众的心中,依然还像过往拥有马车与轿子一般,是财富、地位与荣耀的象征,尤其是高档轿车,更给予人们财富与权力的无限想象空间。
在此基础上,驾驶人难免有一种开“霸王车”的心态,加之汽车驾驶人多是年轻力壮者,不按规则出牌、违背公共交通秩序,动辄开飞车、斗气车招摇过市、随意加塞抢道、不尊重行人路权随意停放车辆、随便闯红灯抢行而不顾及行人生命安全……这些不良的驾驶习惯,不仅恶化了公共交通生态,也引发了行人与其他遵守交通秩序的驾驶者的不满。于是,我们时常见到,两车因抢道引发纠纷进而斗殴伤人,也有路人划车、扎破轮胎的情绪化发泄时有见报。这些,都是公共驾驶伦理匮乏下,所引发的矛盾。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就不能将校园停车命案,孤立地归结为校园戾气引发的暴力事件。而更应该想想,在逐渐进入汽车社会的进程中,我们该怎样审视我们的驾驶伦理,又该怎样重建一种符合公共文明的汽车文化。(李妍)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