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行动
媒体观点
深度访谈
领导关怀
行动新主张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 > 校园活动 > 媒体观点 > 正文

“校园足球计划”成空言 足球从娃娃抓起如何抓?

【编者按】2011年11月11日,身为小组种子队的中国男足以0:1的“光棍”比分输给了伊拉克队,再一次在冲击2014年世界杯的路上折戟沉沙。输球之夜,央视足球解说员发出了著名的“六问”:为什么输球的总是我们?如果你是一个家长,你会让你的孩子踢球吗?如果你是一个班主任,你支持班里组成球队吗?如果你是校长,你们学校有足球队吗?如果你是市长,你知道你的城市有多少足球场吗?如果你是房地产商人,你光想着挣钱,你盖的小区里有足球场吗?


一番争论之后,一个共识基本形成:回到原点。中国足球,要从娃娃抓起,从校园足球抓起。但是,巍峨的金字塔是由不起眼却坚实的塔基托起。空谈“主义”不够,必须去解决一个个的问题。我们的基层足球,或者说是校园足球,究竟面临什么样的现状?究竟有多少具体的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都需要一个真实的还原。底层的材料越真实,前进的步伐才越坚实。


带着这样的目的,本报记者“沉”进了江苏足球那些最基层的“细胞”里。


江苏的足球土壤,并不能称得上是肥沃。但也曾经有着江阴、宝应、徐州等等传统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基地。但如今,这些基地的辉煌因为中国足球大环境的恶化远不如以前,以至于本报记者都很难找到一个值得采访的专业足球青少年人才培养基地。最终,记者来到了培养出武磊这位南京首位国字号球员的足球传统学校南京市鼓楼一中心小学。


喜欢踢球的孩子少了吗?没有!


“同学们都喜欢踢球,我踢得好,大家都喜欢我”


说起来,南京也是亚足联“足球展望计划”名下的城市,但即便如此,号称教育大市的整个南京城,一共也只有两到三所小学能像鼓楼一中心小学一样,在每个年级都设有正规的足球队。


场上小球员动作略显稚嫩,却已经显现出专业风范。孩子们互相呼应的声音,教练的呵斥声在场上回响。场边一位小同学叫秦乐天,刚上一年级,因为急性肠胃炎,已经有两天没有训练了,身体刚刚好转,就拉着妈妈来到操场边看同伴们训练。


孩子的回答最真实!“小同学,你喜欢足球吗?”记者问道。“当然喜欢啦,我的同学们都喜欢踢球,我球踢得好,同学们都喜欢我。”


在操场上,记者还发现了唯一的一个女孩子,她叫朱佳轩,因为她太喜爱足球了,所以尽管妈妈不同意还是坚持来了。训练中,朱佳轩和所有男孩子一样训练比赛,甚至跑得比一些男孩子还快。“妈妈不喜欢我踢球,爸爸也喜欢也不喜欢,但我自己很喜欢,我要踢下去。”


让孩子踢球的家长少了吗?少了!


“花钱让儿子踢球,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场赌博”


孩子的世界里还没有烦恼这个词,而要为孩子考虑更多的,是他们的家长。为了孩子踢球,这些家长付出很多很多,但在他们看来,让孩子踢球,其实就是一场赌博,他们也不知道最终能不能赌对,他们只希望将来孩子长大后不怪自己就好了。


球员王玉骢的父亲说:“孩子喜欢踢球,我们做家长的不能反对,我原来也踢球。”这是接受记者采访的大多数家长的回答。对于一些已经冒尖的孩子家长来说,他们无法知道孩子是在足球上还是在普通学业上能走得更远,不得不面对“赌博”的风险。而对家境不是很好的孩子来说,押足球,不但输的可能大,而且可能输得一无所有。


龙广才就是这样一位押上足球的家长。就住在五台山附近的龙广才为了满足孩子踢球的愿望,他舍弃了门口的汉中路小学,特地将孩子送去了离家很远的三牌楼小学上学。后来得知鼓楼一中心小学是传统足球学校后,他又将孩子带到了这里。鼓楼一中心小学接收了这个天赋明显高于同龄人的孩子。


除了平时抽出时间接送孩子外,每逢寒暑假,孩子有机会到外地打比赛的时候,龙广才和很多家长都自费带孩子出去比赛,由于孩子还小,大人也要跟着,所以每次比赛下来,家长都要支付几千到一万的费用,这对于一些经济状况不算好的家庭来讲,的确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不过,对于龙广才来说,花钱还不是最担心的,孩子的前途才是他最头疼的问题。“在这种大环境下踢球谋生,能成器吗?真不敢细想。”踢球毕竟会影响学业,但是不让孩子踢球,又觉得可惜。对龙广才说,能赌出什么结果,他心中完全没底。很快儿子要上中学了,是找重点中学上,还是坚持足球之路?还得再押一次。


来自基层教练的声音


“‘校园足球计划’别是糊弄人的口号”


难题一:一到中学,足球几乎必然被放弃


“每个家长,对孩子踢球的未来,都没底。”鼓楼一中心小学的足球教练姚金胜告诉记者,现在的小学足球,当孩子们到了五六年级的时候,就遇到大问题了,因为他们要面临选择:是继续踢球,还是放弃足球去攻文化课。现在,中学还开展足球运动的学校实在太少了,大多数踢球的孩子们不得不放弃足球。


就拿南京为例,全南京市也就雨花中学招收足球尖子生,每年只有大概10个名额。“如果不在小学中学以及大学设立完备的足球培训体系,让更多的学校参与进来,中国踢球的孩子就会越来越少。”姚教练说到这里有些激动,“前些时间,媒体都在炒作北京的小学生球队惨败俄罗斯小学队。其实,我带队和韩国、日本的小学生也都打过比赛,并不比他们差。但到了中学就都不踢球了,差距越来越大”。


难题二:小学里搞足球的太少,对手找不到


而除了中学上学的问题,小学开展足球运动的学校也是少得可怜。“除了浦口的一所学校外,我们几乎都找不到训练赛的对手。”由于鼓楼一中心小学在全市足球项目中鹤立鸡群,所以每当有学校联赛时,其他队碰到鼓楼一中心小学就会选择弃权,“你能想到孩子们的心情吗?他们都做好了热身在那里等待了,最后他们不但没有比赛的锻炼机会,幼小的心灵上也受到了不小的撞击!”而平时球队的热身,也几乎都是与浦口那所学校较量,打来打去就是这两支球队,小队员们的比赛经验和提高空间都极度有限。


难题三:上级体育部门平时不问,忙时乱抽人


基层教练们还有一层抱怨,就是上级部门的“临时抽调”。平日对校园足球不闻不问的相关体育部门,一到市运会省运会等比赛了,就到学校来调人,影响了球队本身的训练不说,调走的孩子也得不到系统的训练,回来后都明显退步,这也让姚教练感到头疼不已。


而现在中国足协嚷嚷着推行的校园足球计划,在姚教练看来也是雷声大雨点小。他告诉记者,每年从校园足球计划拨到鼓楼一中心小学的资金只有1000元,还不够孩子们喝水的费用。而每年搞校园联赛,也是浮于形式,弄几个队草草打几场比赛了事。


“真正要搞好中国足球,校园足球是最重要的,如果有关部门还是这样糊弄的话,中国足球就永无出头之日了。”谈到这个时候,南京的天色已经黑了,姚教练的话,让记者心里有几多悲凉。记者 张晨瑆宝应报道

初冬节气,苏北小城宝应,被一股寒气所笼罩。恰逢朝阳初升,阳光慵懒地照射在行色缓慢的路人身上,似乎如此才能有一丝暖和的气息。


这座城市是江苏省小有名气的“足球之乡”,从这里,走出了江苏球迷耳熟能详的潘强、李志高、刘飞、吉翔、朱薇等足球运动员。不过,正如中国足球的大环境,这座小城的足球生命虽然在辛苦地延续,但比之先前的人才辈出,如今也遇到了冬季。


基层教练常被问


“中国足球一塌糊涂,你们还搞什么足球?”


“嘟”安宜高中的足球场上,传来了一声哨响。这个时间是上午11点,最后一节课,孩子们的例行训练。


训练内容很简单,带球绕杆。可场地里并没有杆,杆在孩子心里。年轻的教练员不停地大喊着:“幅度再大一点!”孩子们一边带球做着机械运动,一边有说有笑地嬉戏着。这是个踢球的好天气。而场边的资深教头徐晨,面色严峻。


这所高中的足球有着多年的传统,恰逢记者去采访的当口,学校里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足球联赛。他们的校队战绩亦不俗,最近一次荣誉,是在主场举行的“耐克杯”省中学生足球联赛中获得第三名。


饶是如此,他们的传统,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徐晨教练的感受尤为真切。学校目前体育课上足球和篮球的运动比率已经拉大到了三七开;喜欢足球的孩子不少但“会踢”的少之又少。第一点,并不用太多例证,刚刚过去的上午第四节课,有四个班同时上体育课,但记者看到的,是篮球场人群熙攘与足球场空无一人的鲜明对比;第二点,他对记者感叹道:“高中本该收获果实了,但愿意踢球的小孩们还在练基本功。一年不如一年。”


“篮球成绩好,姚明是国际偶像,形象好。家长当然宁可让孩子打篮球。而足球呢?假赌黑,都是负面,成绩也不好。”徐晨叹了口气:走到外面,不好意思说自己搞足球。人家会下意识第一个反应:“哦?中国足球一塌糊涂,还搞什么足球?”


每月160元


这就是宝应足球学校的全部训练费


宝应县足球学校,偏居在老城区一条逼仄的小巷内,但依然有一块场地可供低年龄段的孩子使用。西风凛冽,荒草萋萋的狭小足球场空无一人,唯有稀疏的球网依附在锈迹斑斑的球门上,随风摇摆。


“01、02年龄段,一开始招了13个孩子,现在又流失掉了3个。”谈到梯队建设,陈大伟忧心忡忡。作为在一线工作时间长达二十年的老教练,陈大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还要在全县各小学再跑一趟。”


宝应县各年龄段足球队正是收编在该校名下,翻看近几年来的省内成绩,各项赛事基本都能在前六名以内。按照足球名将李志高恩师、已年过古稀的张其齐教练的话来说,“我们这么个穷县城的球队能保持在前六名,真不错了!”这所本隶属于城镇中学的学校在90年代挂牌“江苏省培养足球后备人才重点学校”后,是江苏省第一家成立的县级足球学校,也是扬州市迄今为止惟一一所足球学校。校长张宝海远近闻名,他让一批又一批孩子成才。然而,中国足球的大环境,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我们能做些什么?不过就是三点。一,先教孩子做人,再让孩子踢球。二,发现并培养好苗子,为上一级输送。三,打好省内比赛,争取荣誉。”已是副校长的陈大伟言简意赅。顿了顿,他补充:“另外,解决孩子们踢球的后路,尽量通过各种途径让孩子上大学。”


说到现实问题,这位寡言老教练话多了起来:“孩子除了正常交学费,其他费用基本都是学校自掏的。然而家长依然宁可花钱送孩子学‘高雅’运动,也不愿让孩子免费学足球。我们的基层教练缺乏,水平不高,收入微薄。每天两个多小时的训练,一个月下来的训练费只有160块。160块现在算什么?恶性循环,大环境越差,就越练不好球,高水平的教练人才就出不来,更何况这么低的收入,谁愿意做教练?你说呢?”记者无言以对。


“我们真不想让足球之乡的传统在我们手里毁掉。不过等到我们也退了,没人搞了,以后怎么办?”这句话,看起来是自言自语,可是……


孩子摔了,你们负责吗?


多少学校不得不“安全当头,足球靠边”


“我家孙女手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学校难道不负责?啊?”暴怒的咆哮过后,一阵噼里啪啦摔东西的声音。这一幕发生在宝应泰山小学的校长室,该校的女足队伍已经连续几年获得了县长杯冠军。然而,太多的家长不愿意让孩子踢球了。为成绩计,为安全计。记者正好就碰到了这一幕:例行跑操,小孩不小心摔倒,手腕似乎出了问题。老师手忙脚乱送孩子去医院,而家长们,则来到校长室讨要说法。一阵大吵。


泰山小学的女足教练徐岭对记者说:“我们搞足球困难,第一,没时间,只能利用放学后的一个小时,这样还是被看做耽误了很多孩子‘回家学习’的时间。足球是个长期练习才能出效果的项目,不练怎么能提高?第二,就是安全。不解释了。谁不愿意把中国足球搞上去啊?谁不愿意从小就将苗子带好啊?但真的,很难。”


在实验小学的体育办公室,体育老师们也持同样的看法。“那些家长有多少愿意让孩子踢球的?孩子们那么娇贵,踢球多苦啊,多花时间啊,还不安全。”实小是宝应众小学中足球项目标杆,老教练吴磐享誉县内,是足球界和教育界的楷模。平心而论,目前实小的足球运动开展依然非常不错,但遇到的问题,是一样的。


当记者赶到另一所足球项目传统学校桃园小学时,好几个班级的孩子正在上体育课,但足球场亦无人踢球。邵校长对记者说:“足球我们一直都没停,搞足球的老师们下了很大功夫,但阻力确实大。孩子学业压力重,又经常磕磕碰碰,不仅仅是家长,就连有些班主任都反对孩子踢球。”


放学了,三所小学大门口的景象出奇一致黑压压,挤满了接孩子的家长,他们的眼里满是关爱。孩子,是他们的命根和希望。足球?不是。


来自基层教练的声音


“应试教育和足球,绝对不兼容”


一个小朋友看到记者的镜头,朝着记者笑。于是,记者和他产生了如下对话:


“小弟弟,跟哥哥聊聊好吗。你喜欢足球吗?”


“喜欢!”


“经常踢吗?”


“不。”


“为什么呢?”“……”还未回答,他已经被同伴拉走了。但,这个问题似乎也不用回答了。早已有了答案!


没有出路,何以踢球?


那些从小练球的孩子,若踢不上职业队,他们的出路在哪里?


这个问题,也是最让郭锡春感到痛心的。郭锡春是宝应县输送到省中心体校足球队的第一人,二十年来,他对于宝应足球的推动和发展,付出了太多心血。


“高考指挥棒不改,高校招生的政策不深入改革,孩子踢球,没有出路。”郭锡春向记者举例:“人家日本足球为什么现在发展那么好?他们对青少年是如何培养的?在日本,根本就不用考虑出路问题,人家的政策鼓励踢球。而我们的应试教育,根本和校园足球不兼容。要到了大学,才能安心踢球。可是人到了大学,还有什么可塑性?”


“现在我们基层足球,什么都缺。没教练没资金没政策,三无。孩子出路也难。试想,如果每个从小踢球的孩子,最后都能上大学受教育,家长们肯定趋之若鹜。高校特招是个口子,但保障运动员的权益,这个口子应该继续放宽。当然,我手下的孩子,文化课绝对不能放松。”郭锡春说。


郭锡春带的87、88年龄段的县队球员,后来很多都上了大学,不少是文化课和高水平双优,南大、南航、南理工都有。在小学的时候,他为了孩子们以后的出路考虑,就不放松对孩子们的文化课要求。踢球、上课,两手抓,“落下”的课,一定要补回来。那时候请名师给孩子们补课,郭锡春毫不含糊。“一节课50块,在那个年代真不算少了。我都是自掏腰包。”郭锡春说。


而那批球员谈到郭教练,同样心怀感恩。在张凯的记忆里,郭教练对孩子们就像父亲对儿子一样,严苛却充满慈爱。“大肚子一挺,码表一戴我们就知道,完了,又要跑10圈了!”说到郭教练,张凯忍不住笑了起来:“风雨过后是彩虹。一般训练课一完,他自掏腰包,给我们买水喝。出去打比赛赢了,请大家吃顿好的,常有的事。”


中国足球香火还在请给孩子的爱好一个出路


虽然中国足球臭到家了,但这并不妨碍中国的孩子们喜欢足球,喜欢去踢足球。毕竟,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在打破“恐韩症”后,有人说,国足一场胜利,抵上20年爱国主义教育。这话,虽有夸张却不无道理。


在采访南京市鼓楼一中心小学时,记者发现,队中有不少小球员都是很好的苗子。当记者对这些孩子赞不绝口的时候,球队教练叹气说,如果南京有二十所学校都像我们学校这样搞足球,你想选出来的小球员将是多么出色。为什么南京那么多所学校都不搞足球?无非就是孩子出路的问题。现在,中学不会因为你踢球好而特优录取你。但如果你的奥数好,或者会一两项艺术类的才能,很多学校马上趋之若鹜,媒体也会大肆报道。我们总说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孩子,但有人真正去做吗?


都是爱好,无论爱好足球还是奥数,作为体制的制定者,应该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不能因为他选择足球,就不给他保障,非要逼迫他们走到文化素质学习的独木桥上。看看我们的近邻日本韩国,足球项目无不是在校园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他们的足球越来越强,人才越来越多,但也没看科研水平和国力有所下降。所以,给孩子的爱好一条出路,就是给我们的未来一条出路。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是时候该行动起来了。


宝应的郭锡春,目前仍为基层足球奔走着。对于这个几乎半生奉献给足球的男人,县里和他熟稔的人都会竖大拇指。然而,“足球之乡”的足球何时回暖,中国基层足球何时能得到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足球在中国何时能真正普及,靠着这样一群最基层的教练员和教育工作者,显然不够。但,也幸而有他们,足球的香火,没有断。希望,依然存在。(张昊 张晨瑆)

分享到:
来源:新华网  2013-10-07  6461 0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城市联盟

上海市

重庆市

浙江省

山东省

黑龙江省

江西省

甘肃省

福建省

海南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opyright © 2011 chinaschoo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7513号-4

执行单位:中玉之天(北京)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