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抱怨缺少人脉找实习单位难 专家认为高校虽有责但学生。
根据高校规定,在校大学生在毕业之前必须参加社会实习工作,并且修得相应的学分,部分高校甚至还规定没有完成实习任务的学生将无法领取毕业证。这项本在督促在校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规定,现如今在某些地方却有些变了“味”。据了解,如今部分毕业生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实习任务,不惜对实习经历进行造假。
●实习经历造假已成公开的“秘密”
“我一个人就包办了整个宿舍的实习证明”,大四学生小吴(代名)这样告诉笔者。小吴同宿舍的六个同学由于各种原因不愿意参加实习,恰好小吴家的亲戚在北京有一家企业,于是他们纷纷嘱托小吴帮忙去开几张实习证明。小吴说,学校一般都会给每个毕业生发一份实习报告,于是他将这个报告交给了亲戚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人员就帮着小吴的六个同学写了几句实习评语,再签上人力资源总监的大名,然后盖上该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公章,六张实习证明便算开好了。
据了解,类似于小吴和他同学这样实习证明造假的现象在现如今的高校中并不少见,有些大学生仅仅是在实习单位挂个名,根本没有参加实习单位的任何工作,然后就让实习单位盖个公章交给学校了事,实习经历造假已成为大学生之间公开的“秘密”。
“有的实习证书上连一句评语都没有,实习指导老师也是学生自己瞎编的,学生要的就是在实习证书上盖上某企业的公章;甚至有的学生嫌托人办事太麻烦,可能连公章都会造假”,某高校毕业生小张(代名)向笔者透露。现在毕业生实习经历造假已经很常见了,有的是托关系、找同学帮忙开实习证明,也有的会私自买个假公章盖在实习证明上,有的毕业生甚至干脆到网上去购买实习证明。笔者登录某电子商务网站输入“大学生实习证书”进行搜索,确实发现有商家在出售假实习证明,其售价从50~100元不等,还附赠相关的实习证明材料,其中有商家声称从个体户、企业到行政事业机构各种实习单位的公章都能够提供。
●部分学生辩称造假是出于无奈
“有学生是因为不愿意参加实习故意造假,但也确有学生是因为找不到对口的实习单位才不得已而造假”,大四毕业生小王(代名)向笔者透露,有些专业的实习是学校主动安排的,有些专业则完全依赖毕业生自己去找实习单位,“但尚未毕业的大学生,既没有人脉资源又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单靠自己的个人能力其实是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实习单位的。”
随着高校的连续扩招,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而摆在就业难之前的其实还有大学生实习难的问题,尤其是要找到专业对口的实习工作。北京某高校就业指导处曹老师就表示,当下部分专业实习的竞争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就业的难度,获得一个好的实习机会并不容易,尤其像新闻、法学、心理学等文科类专业,单靠学生个人能力很难找到合适的实习单位,有的冷门专业甚至根本谈不上专业对口的实习单位。
据了解,目前大部分高校实习时间安排在每年的3月到6、7月份,而这段时间正是考研成绩发榜之时,通过考研初试的学生还要忙于考研复试准备,同时大四下学期正是毕业生准备撰写和答辩毕业专业论文的时间。因此有毕业生向笔者反映,有些学校在安排学生实习的时间上也不够合理,往往与考研和毕业论文等时间发生冲突,这样学生不得已会使用假实习证明来敷衍学校的要求。
●多重因素导致实习监管、考核存在缺失
笔者从某高校获悉,毕业实习已纳入到其实践课程体系中,实践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课程成绩,其中要求实践课程缺做或不合格,应予以补做并达到合格,否则学生无法取得相应的学分。此外该校还规定,毕业实习的考核课采用现场观摩、考试、实践报告阅评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并要求实践指导教师及时做好实践现场记录并认真批改实践报告。
不过,对学生实习考核环节的相关规定在部分高校仅仅是一纸空文,所谓的实习制度也仅仅是走个过场。据笔者了解,很多院校对实训教学效果的考核仍沿用理论教学的考核方法,只要学生参与了实习过程,撰写了相关实习报告,一般都能取得该课程的合格成绩;至于学生是否真的锻炼了动手能力、获得了一技之长,则没有一个严格的指标去考核。
“有的学生上交的实践报告一看就是假的,实习经历就像是瞎编滥造的故事,但是学校也照样让学生通过;学生交造假的实习报告要的是学分,学校要的则是实习通过率”,北京某高校就业指导处曹老师指出,按照规定学生实习属于教学内容,应当由学校教务部门负责;而毕业生见习应归为就业范畴,具体应由下属的院系就业办提供服务,这样不同的职能部门之间就很容易出现“踢皮球”的现象,院系就业办为了完成任务对这种造假现象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一个上万人的学校,每一个学生的实习经历都要去核查,这确实也不现实”,上海交通大学教授、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则认为,高校在实习监管和考核环节的缺失确实也有其自身的无奈。他说,如果让学校逐一去核查每一个学生,那么整个学校就业办的精力就都会耗费在调查毕业生实习经历真实与否这件事情上了,而明显这是一件既吃力又不讨好的工作;就算学校做了充足的防范措施,但学生为了造假还会生出许许多多反防范措施,以此来应对学校的核查。
高校职业生涯教育专家、新精英生涯高校事业部总监李春雨表示,这其中还存在着文理科各专业的差别问题,理科的实习报告需要出具相关实验过程、数据和结果,指导老师核查就相对容易些;而对于文科实习的真伪就难以界定,如果学生从熟人处获得假实习证明,学校也难以审查。
●学生才是最终责任承担者
学生称造假是出于无奈,学校方面则认为缺失实习考核环节也情有可原,看似双方都有不得已的苦衷。大学生实习经历造假“忽悠”了学校,钻了学校政策的空子,但是毕业实习终究关乎的是学生个人的事情,因此专家们指出,学生应该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承当相应的后果。
“学生造假说明实习制度存在问题,学校方面也存有疏忽,但是学校承担的是有限责任,学生才是最终责任的承担者。”在李春雨看来,要想杜绝实习经历造假现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首先,学校的毕业实习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多样选择,照顾到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同时就业指导老师要加大抽样核查的力度;其次,学生要认识到造假所承担的责任和后果,一旦涉及弄虚作假,即使是一段虚假实习经历,也将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最后,替学生开具假实习证明的亲戚和朋友也应该明白,他们代替学生完成了本应由学生自己完成的事情,看似是在帮助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实则是害了他们。
中华英才网人力资源专家张桢宁则认为,在部分学生中存在的实习经历造假现象,说明一些大学生对于实习重要意义的认识还有待提高。他表示,实习不应该仅仅只是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或者修得几个学分,实习是大学生踏入职场前的重要“彩排”。企业的工作实践,将是对大学生实习经历的很好检验;如果大学生虚报实习经历,或者实习没有实际所获,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迟早会暴露出来。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则认为,学校应设置相关的社会实践课程,主动给学生联系实习单位,还应该有相应的实习基地建设、教师指导、实习考核等相应环节;同时也尊重学生自主寻找实习单位,不过这其中就不涉及学校对学生实习的监管,要求的仅仅只是学生自己监督自己。另外,他还建议高校在理论课程的设置上也应该增加实践的内容,从课堂上就开始锻炼学生的能力;学生不要误认为学校仅仅只是学习理论的地方,而走向社会后才是去实践。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