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行动
媒体观点
深度访谈
领导关怀
行动新主张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 > 校园活动 > 焦点话题 > 正文

中国其实只有一所大学 就是“教育部大学”

“现在的大学,从教授到学生,学术是可疑的,知识是可疑的,能力是可疑的。我愿意相信总有个别例外的好教师、好学生,但那个基数太小了,他们所被赋予的权力也太微不足道了,大学制造了大量的不合格产品。”

今年两会,张鸣有些兴奋。他一直认为高校行政化是中国大学教育的症结所在,而今年终于有人把“高校去行政化”一事提上议程。很多同行见到他都说:“你赢了,有希望了。” “可是,我还是输了。这事短期内在中国不可能实现。”张鸣一脸无奈地说。


高校行政化玩残了学术


扩招是“高校大跃进”,大学城是“养猪模式”,大学已丧失“阵地”和“守夜人”身份,逐步“衙门化”。作为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十年前,张鸣就开始对大学教育的种种问题发言。他认为这些问题都是高校行政化诱发的症状。


张鸣认为,行政化体系是自上而下诸多评价体系催生而出的。本科评估,硕士点、博士点评估,重点学科评估,甚至党建、工会都要评估,教育部通过名目繁多的评估体系,把大学紧紧绑在它的船上,或一根远程操纵的梯架上。


问题是,拿到船票、登到最高就意味着是一流大学了吗?不断加码的评估体系已导致权力对学术的过度干涉,这种干涉必然束缚学术的发展。“学生论文抄袭早不稀奇,教授造假都不算新闻了。学术期刊也是这个荒唐体系下毫无羞耻感的合谋,把学术当成一笔交易、一个玩意儿,眼见着中国学术被它们玩残掉了。现在的大学,从教授到学生,学术是可疑的,知识是可疑的,能力是可疑的。我愿意相信总有个别例外的好教师、好学生,但那个基数太小了,他们所被赋予的权力也太微不足道了,大学制造了大量的不合格产品。”


中国的大学同质化极其严重,张鸣半开玩笑地说:“中国其实只有一所大学,就是教育部大学。”


中国需要多几所南方科技大学


高校教育的弊端,就像皇帝的新衣,看见的多,喊出来的少。好在,仍有一些积极的尝试和探索。


“大的政策不变,只能自下而上在各个高校探索一些方式。但要找准症结,对症下药。不能老汤熬新药,还是荒唐胡来。”


在张鸣眼里,真的在为大学教育改革创新摸索出路的是去年刚刚在深圳成立的南方科技大学。“这样的大学太少了,它敢于说话,敢于向陋习挑战。这是在‘毁人不倦’的大学生态中撕开的一个新鲜的口子,让人看到些希望。虽然,一切还需走走看。”


大学如何才能停止“毁人”?必须教育放权,愿意好好办教育的给他尝试的机会。“比如一直想办大学却屡屡遭拒的俞敏洪。”对相对劣质的民办大学加强监管或重新肃清,像引进外资企业那样尽可能多吸引一些优质的外资教育,“经济上就这么搞活的,教育为何不可?”


浮夸浮躁的大学生


大学在毁人,学生也很配合地在自毁。现在大学生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创造力、没有思考力、没有责任心,还浮夸浮躁。


本科生自己也知道就业压力大,怎么办?继续考研吧,缓一缓。或者是本科学校和专业不好,借助考研当跳板期望扭转血统命运。但基本都是盲目功利的,看似自救,其实在继续自毁。


现在硕士基本都改两年了,两年课程塞得满满的,同时要做学位论文,还要发表学术论文。这可能吗?学生会选择取巧的方式以利于毕业。硕士的课程设置,基本就是把本科的课再上一遍,还是那些老师,教的还是“那一桶水”。考博也极少是为做学问,他们的目标首先是进政府机关,其次是进高校,求一份稳定的职业。


关键是,现在硕士、博士考试基本上高考化,严格的程序化考试招上来的很有可能不是会做学问的,只是会考试的。


大学教育含金量下降,用人单位也深知这一点。以前人大的毕业生好单位都来抢,现在投出去几十份简历还未必有一个中的。极端点的案例,两年前人大金融系毕业一个本科生,因为求职难最后回到家乡隐瞒学历做了银行保安。


现在用人单位尤其是市场型单位,普遍反映大学生真才实学未必够,但做人的基本素质却值得怀疑。面试时各个貌似很精干,言辞夸大、自我吹捧、知一说十,到用人时又发现眼高手低、责任心缺失、实践能力低下。这都是用人单位最忌讳的,也是糟糕的学风强化的恶习。

分享到:
  2014-01-08  4611 0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城市联盟

上海市

重庆市

浙江省

山东省

黑龙江省

江西省

甘肃省

福建省

海南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opyright © 2011 chinaschoo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7513号-4

执行单位:中玉之天(北京)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