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行动
媒体观点
深度访谈
领导关怀
行动新主张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 > 校园活动 > 焦点话题 > 正文

流行的意义在哪里

谁是2012年第一个网络红人?

在经历了过去几年各种“体”和网络奇葩的洗礼之后,网民们的恶搞狂欢依然没有停歇的趋势。最近引发全民围观的,是诗圣杜甫。仿佛在一夜之间,对语文课本中杜甫插画的恶搞已经红遍网络,甚至成为一个亚文化现象,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

网络为网民表达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渠道和方式,网络恶搞到底是一场狂欢还是一种表达?谁在制造网络潮流?网络语言又在如何影响我们现实的表达?

恶搞背后的微博崛起

就像之前的每一个网络流行语和网络红人一样,一直以忧国忧民形象示人的杜甫也是以恶搞的形象一夜之间红遍整个网络的。

3月底,几张对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杜甫插图的涂鸦现身微博,也许启发了有些人的艺术灵感,也许触发了很多人对高中生活的怀念,恶搞杜甫像旋即风靡微博,并逐渐蔓延至整个网络。

在这次被网友称为“杜甫很忙”的恶搞中,杜甫插图被涂鸦成各种形象,时而手扛机枪,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时而手握篮球,时而化身舞者……

对杜甫的恶搞也引起了一片争议之声。有人为恶搞杜甫背后的思想贫瘠、教育缺失而忧心忡忡,有人认为这只是青少年的一时兴起,解构传统、娱乐大众,也有人认为这是一场网络营销,炒作的背后其实是为杜甫诞辰1300年纪念活动做预热。

从“馒头血案”到“小月月”,从“打酱油”到“俯卧撑”,从“羊羔体”到“咆哮体”,从一个“囧”字的诞生到“三类青年”的横行,每一次网络流行文化都会引发类似的争论,每一个网络流行语的背后都保存着无数网友的共同记忆。

网络恶搞和网络流行词大多都是从论坛和贴吧中诞生,影响力多集中在相对固定的圈子中。但最近几年,网络恶搞和网络热词呈现出了数量多、流行速度快、影响范围大的趋势,主要原因就在于微博的风行。微博诞生之后,一个词语、一张图片、一个人物在一夜之间就会占据网络世界的每个角落。

“伴随着网络热词和网络恶搞兴起的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特别是近年来,微博的兴起为网络恶搞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影响力。”中国青年出版社副编审庄庸说:“过去网络文化事件引起关注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和知识基础,但现在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网络热词的触发器,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网络红人。过去文化传播从精英到大众的模式正在发生改变。”

年轻人搅动网络潮流

“过去,我们认为博客、微博等是自媒体,是没有经过编辑的文字,与个人表达习惯有关,评价的难度比较大。但现在网络语言的正负影响力都在不断增大,我们觉得不能再回避,必须重视网络语言的研究和评价。”《咬文嚼字》杂志主编郝铭鉴说。

从今年年初开始,《咬文嚼字》杂志发起了一场“围观网络名家博客”的活动,关注网络上影响力比较大的几位博主的语言使用情况,关注当前网络用语和网络热词。

“名家博客代表了网络语言的最高水平,但很多人的博客里面存在着大量语言使用不规范的问题。”郝铭鉴说,“而且随着年龄层的降低,网民对语言的敬畏之心也在下降,语言的随意性也大大增加。”

而年轻网民是网络流行文化最大的参与者,也是大量网络热词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我国5亿网民中,10—29岁的网民比例达到了56.5%。

“我国目前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上网的主体日益多元化,网民年龄呈现‘下沉’的趋势。”庄庸说。

郝铭鉴认为,网络热词和网络恶搞的传播反映出了“潮流性”的特点。“网络热词和恶搞往往是短暂性的,这也与网民年轻化有关系。网络热词就像潮流,潮来的时候大家都想跳进去,显示自己是个弄潮儿,没有落伍;但潮退的时候也往往是一哄而散,不留痕迹。”

中国农业大学大四学生覃宇凯说:“年轻人就是这样,要标榜个性,引领社会潮流。一个新词的出现,表达了一种个性;大家的追随,就是不想被抛弃。”

“在从众心理的作用之外,网络热词和网络恶搞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郝铭鉴说,“网络流行文化往往反映了网友的情绪和精神状态,而热词和恶搞往往能把握到时代的脉搏,在一些触动网民神经的地方引爆一场狂欢。”

对网络流行潮流不宜一味批判

网络引发的争论很多时候都是在围绕着“底线”在进行。有网友评论说:“看过西方人恶搞政客,没听说过到处传播莎士比亚的涂鸦。”更有学者呼吁说:“恶搞不能没有民族底线,不能没有精神之光!”

“网络恶搞很多时候都是为了娱乐,主要是因为无聊,转发的时候也不会做太多的解读和判断。”复旦大学学生郭聪说,恶搞多是同学之间围着电脑起哄一下也就过去了,而很多网络流行语和网络热词却保留下来,成为日常表达用语。

“娱乐性强是网络流行文化一个主要特征,对这种现象不应该进行过度解读和批判。”郝铭鉴认为,作为网络流行文化重要内容的网络语言存在着缺陷性和随意性,很多词汇没有经过规范,内涵和意义还很模糊。

“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网络语言,包括很多恶搞在内的网络语言,丰富了我们的表达方式,使很多已经被遗弃的文字和表达起死回生、枯木逢春,也给很多词语和文字注入了新的内涵和理解,丰富了我们的语言文化,网友的智慧和热情应该得到保护和尊重。”

“随着自媒体的兴起,网络正在形成一种新的公共话语方式,而且这种话语方式正在空前地影响着我们当下的表达。各种‘体’、恶搞都是这种公共话语方式的一种,都是这个新的公共话语系统里飘出的碎片。而这种新建构的公共话语方式,反过来又在塑造我们的定位、语言方式和行为方式。”庄庸说。

“咆哮体流行是因为社会上有值得咆哮的地方,淘宝体兴起是因为网络成了很多人‘挚爱的亲’。网络语言能流行是因为有自己的土壤,与其争论网络语言,不如争论当前社会现实,探讨为什么网民会跟杜甫过不去。”

网络日有新词出,各领风骚两三天,杜甫再过几天可能就不会忙了,但网络的恶搞没有止境,网络热词会层出不穷,各种“体”也会再次占据网民的电脑屏幕。

2012年下一个网络流行语会是什么?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2014-02-10  4522 0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城市联盟

上海市

重庆市

浙江省

山东省

黑龙江省

江西省

甘肃省

福建省

海南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opyright © 2011 chinaschoo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7513号-4

执行单位:中玉之天(北京)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