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创新希望能多点儿
每到寒暑假,教育部门就会下发通知,要求各学校减少书面作业的数量,增加社会实践活动,以个性化、开放性的作业形式切实为学生减负。但从实际效果看,并不是每个学校都收到了良好效果。千篇一律的假期作业,东奔西走的辅导班生活,是很多学生暑假里最头疼的两种生活方式。虽然从2003年我省推行“素质教育”,但是这种现象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观。
追根究底,就是这样的能调动孩子们积极性的个性化作业太少。
当然,也有不少“榜样力量”,比如说这次学生们自发编演的话剧。而同样的作业其实在该校并不少见,“前不久,有的班级学习小组沿着黄河在我省的流向,一路采样黄河水质,回来书写了一份黄河水质报告;有的班级集体去商场打工……”实验初中团委书记侯学林说。
如今的初中生,已经不能用枯燥无味的书面作业去“填满”他们的假期生活,我们真诚的希望,这样的个性化作业能越来越多。
28日晚上6点,本应不是学生暑假返校的时候,但济南实验初中的校门打开着,老师、家长、学生以及教育局的领导全都赶过来,他们不是来开会的,而是来“捧场”的,因为一场由初二(6)班全体同学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孔子》即将在此上演。
学校组织曲阜游学
回来后学生申请编话剧
初二(6)班班主任王晓燕告诉记者,7月7日,他们班举行了“阳光引领、亲子游学”走进曲阜活动,部分学生和家长一起参观了孔府、孔庙、孔林。回来后,根据学校安排,每个学生都要写一篇参观感受。“但没过几天,有好几个学生在QQ上和王晓燕交流,说每次搞完这样的活动都要写作文、写感受,感觉很没新意,这一次,他们想自编自演话剧《孔子》,想以当代中学生的视野诠释孔子的治学之道、学生的尊师求学之礼。
“我一听,觉得孩子们的想法很独特,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王晓燕说。
全班学生均参与写剧本
“打酱油”也要露一脸
得到了班主任的允许,全班学生就忙活开了。由于之前参加过学校的话剧节,很多同学都算有过演出经验,但一部好的话剧,剧本是关键。
为此,王晓燕发动全班60名学生每人都要写一个剧本,最终再由她将每个孩子写的精彩之处进行汇总融合。“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编写,其实也是变相的一种写作形式,既能了解孩子们参观后的真实感受,又不会让他们觉得枯燥乏味。”王晓燕对记者说。
随后的两周,在班干部的组织下,选演员、做道具、排练……为了做到人人参与,几乎全班同学都参与了演出,哪怕有的只是上台“打酱油”,没有一句台词,孩子们也很希望能露露脸。
但扮演孔子的男主角孔祥铎就不一样了。因为之前在学校话剧节参与过话剧《简爱》,并获得了好评,因此这次编排《孔子》,全班同学都推举他当“男一号”。
家长纷纷赞助话剧演出
全家老小全都来“捧场”
为了能让《孔子》顺利演出,初二(6)班的学生和老师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排练。
学生们放弃了假期休息,家长们也没闲着。从听说孩子们要编排话剧,一些家长就想着如何出力帮忙。据了解,此场话剧演出的服装、道具以及剧本印刷等费用,全都是家长们赞助的。
正式演出的时间是28日晚6点,不少家长4点多就来了,有的还是“全家总动员”,他们拿着相机纷纷拍照,真让学生们有种当明星的感觉。
演出结束后,家长们都冲上舞台拥抱自己的孩子。尤其是“男一号”的母亲更是开心,孔祥铎的妈妈笑着对记者说:“之前儿子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说话,当参演话剧后,变得开朗活泼多了。另外,正是这部话剧的启发,让他变得越来越懂事,这是在课本上读几百遍《论语》都学不来的。只有他融入其中,才能悟出真理。”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