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北京大学第八届国际文化节在百周年纪念讲堂广场隆重开幕。得益于北大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空前活跃以及留学生规模的扩大,国际文化节自2004年创办以来,已发展为沟通各国文化的一项年度盛事。从最初的尝试到走向成熟,国际文化节蓬勃发展的八年,见证了北京大学不断走向国际化的发展之路。作为北京大学的品牌校园活动,国际文化节现已发展为一项展示异域风情、沟通各国文化的年度盛事。
本届文化节以“创意先锋:我们的未来”为主题,秉承国际文化节“培养青年全球视野,建设和谐国际校园”的宗旨,历经长达半年的精心筹备,吸引了来自55个国家和地区的北大在校留学生积极参与,涵盖了十余项主体及系列活动。10月29日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广场所进行的开幕式、集中展示和文艺表演,更是将本届文化节推向了高潮,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上午九点半,第八届国际文化节开幕式隆重举行。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副校长李岩松主持,校长周其凤院士致开幕辞。周校长在讲话中结合北京大学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战略回顾了北京大学设立国际文化节的初衷,指出国际文化节的创办源于北京大学致力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战略。他进而表示,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的背景下,文化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必要途径。北大自五四运动以来,始终将文化传承与创新作为自身的历史使命,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率先倡导发展文化产业,同时加强文化产业方面的理论、政策研究以及人才培养和项目开发,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围绕“文化创新”这一时代主题,今年的北京大学国际文化节以“创意”为灵感源头,鼓励中外学生充分发挥他们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为我们的生活注入灵感和惊喜。他也希望大家充分利用好国际文化节这个平台,为把北京大学创建成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为加深和促进不同民族与文化间的交流与了解而努力奋斗。
参加开幕式的嘉宾云集,国家留学基金委副秘书长杨新育,国家外国专家局教科文卫司司长赵立宪,北京市教委委员郑登文,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吕学武等有关领导相继致辞,寄语国际文化节。
今年,北京大学与文化产业发展极为成熟的西城区携手合作,致力于将和谐校园的营造与“文化西城、创意之都”的建设结合起来,将国际文化节的影响力推广至社会,辐射更多的基层社区。西城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委员会主任李征帆也出席了开幕式,并在开幕式上致辞,高度肯定了区校协同发展对于促进和谐校园及和谐西城建设的重要意义。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易慕龙(Imron Cotan)先生代表参加此次文化节的来自17个国家的20多位驻华使节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来自美国的中文系硕士研究生莫楷代表北大留学生也发表了参加国际文化节的感言。
嘉宾致辞之后,现场展示了著名美学家、书法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90岁高龄的杨辛先生以本届文化节主题“创意先锋:我们的未来”为内容创作的书法作品。
随后,所有发言嘉宾上台,共同合杆揭晓通过前期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征集而出的本届国际文化节口号——“创汇五洲引新燕,意驰未来情满园。”最后,周校长将象征文化节理念的会旗授给留学生代表莫楷,第八届国际文化节正式开幕。
本届国际文化节从多方面努力扩大活动的参与度与影响力。北京市西城区作为北京建城定都肇始之地和宣南文化发祥地,历史传承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区内不仅拥有众多的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还产生了一批文化创意方面的知名企业和重点项目。在“创意文化”的主题下,北京大学今年与西城区区委区政府开展合作,致力于打造区校联合推动国际化交流的新模式。为此,西城区区委区政府从下辖的诸多文艺表演团体中抽调力量,为开幕式的舞台联欢选送了一组极富北京民俗特色的文艺节目:由北京付氏天桥宝三民俗文化艺术团带来的节目“天桥中幡”。该节目是名扬老天桥的绝技,表演中艺人用手或肩、肘、膝、脚等部位轮流触碰幡旗,舞出各式花样,其间惊险动作层出不穷,但始终幡不离身,竿不落地,台下观众为之惊叫连连。由嘻哈包袱铺两位“八零后”的相声演员合说的相声“写春联”,幽默诙谐,令人捧腹。作为以在校留学生为主体的盛大节日,国际文化节的舞台上从不缺少留学生的翩跹舞姿和美妙歌声:多国留学生联袂表演的巴西国粹“卡普埃拉”舞,以旋律为中心将格斗技巧与优美舞蹈流畅的结合起来,刚柔并济,富有艺术感染力;印度尼西亚留学生献上的“波诺罗戈”虎头面具舞,系源自爪哇岛的传统舞蹈,主角戴着虎头、周边插满孔雀羽毛的沉重装饰物,边跳边舞,并配以多名持鞭的配角舞者,民族韵味十足。
与此同时,今年国际文化节还在历届活动的基础上丰富了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在“创意先锋:我们的未来”这一主题之下,国际文化节依托西城区丰富的的文化创意产业资源,以及河南省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和著名书法家石浅女士的支持,举办了“艺述今昔——传统文化与创意作品展”,展览中不仅有金属锻錾工艺、北京鬃人、宫廷补绣、绢人、空竹、泥塑彩塑脸谱、裕氏草编等承载传统智慧的民俗工艺和书法作品,也有闹铃式数码相框、交互联网机器人等结合奇思妙想的现代创意发明。几位特邀的西城区民间艺术家还就面塑、泥塑彩塑脸谱、绳结艺术等民间工艺与师生展开互动,让大家亲身体验了一把民间工艺大师的精湛技艺。
紧紧围绕本届文化节“创意”这一主题,与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举办微软Kinect应用设计大赛,为青年学子搭建创意碰撞的舞台;牵手教育电视台高校创意总部,在其主办的2011全球大学生创意博览会的平台上,举办巴菲特之子、音乐才子——彼得·巴菲特北大行和“全球青年未来创意领袖论坛”,以更加多元的活动、创新的形式和新颖的内容打造一个全新的国际文化节。
除此之外,10月29日主体活动日当天,还举行了主题游园会、大使与创意先锋论坛、各国饮食文化展、趣味运动会、留学生十佳歌手大赛决赛晚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随着历年来国际文化节的成功举办,这一北大品牌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增加。本届国际文化节首次在新浪网开设了官方微博,传播范围和传播时效均得到有效提升。教育电视台等电视媒体,《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等平面媒体对文化节活动进行了详尽的报道,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北京大学和谐的国际化校园氛围。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