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行动
媒体观点
深度访谈
领导关怀
行动新主张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 > 校园活动 > 健康行动 > 正文

莆田市秀山初级中学 创建“平安先行学校”活动

为了确保学校师生生命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更好地贯彻上级安全工作指示精神,加强学校安全管理,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努力做到安全重于一切,做到防患于未然。该校开展省、市、区“平安先行学校”创建活动,是新形势下维护学校稳定和保证学校安全的新举措,是对“平安先行学校”创建活动成果的巩固和深化。

 一、健全领导机构,明确工作责任,确保设防到位

该校领导经常用八个字来告诫全校党员干部和教职工重视安全工作,就是“责任重大,如履薄冰”。并为此要求全校各部门和全体教职工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学校成立了以陈永飞校长为组长的秀山中学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学校领导组织全体师生员工多次重温“校园安全工作管理制度”、“班级安全工作责任制”等一系列安全工作制度。安全工作,重在预防。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特点,把全校安全管理主要划分为六大块,并明确了相应的责任部门:一是交通安全,由班主任负责每周主题班会课对全体学生进行宣讲教育;二是饮食安全,由学校总务处负责;三是校舍安全,由总务处及两位男女生管负责;四是线路、设备安全防护,由学校总务处负责;五是教学过程安全(包括体育运动、学科实验室操作等),由教务处负责;六是学生安全教育,由政教处负责。对每一大块安全管理工作,又进行了纵向的层层分解,分解到年级,年级分解到教学班,各班再分解到各具体校舍,层层明确责任, 实行目标管理。学校校长、书记与教职工签订了《秀山中学安全目标责任书》。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签订了《安全协议书》,做到了责任到人,层层落实。从而使全校安全管理工作形成了横向到达、纵向到底的网络体系,实现了校园安全的全方位设防。

二、狠抓工作落实,逐一排查隐患,确保不留漏洞

安全工作难在一贯坚持,安全事故多是出于麻痹大意。为了把学校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做到不留漏洞,该校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注重检查,从严要求。针对当前严峻的安全形势, 学校对六大块安全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在检查中注意不留死角,不留漏洞,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实行责任追究制并立即整改。对学生食堂则设立学校领导轮流检查制度,随时检查, 还建立了学生监督举报制度。校舍安全:每学期开学初,校安全领导小组成员采取拉网式排查的方式,检查校舍、围墙等有、无裂痕、走形等危险迹象。①根据检查的结果,对学校破损的开关插座、门窗及玻璃、电风扇、安全出口标志进行了更换和修理。②对所有楼房楼顶的避雷带与其它设备进一步规范安装和连接。首先对电线、信号线与避雷带实施了分开敷设。其次对避雷带重新油漆,对变形或倒塌的部分进行整修。现均已符合要求。对寄宿生进行了集中安全教育,同时,加强了课间巡查力量,确保学生在校安全。消防安全:只有加强管理,做到责任到人,才能真正做到防微杜渐。在每学期进行的安全隐患排查中,该校加强对库房、电脑室、食堂、图书室的管理,确保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进一步添置了消防器材,教学楼、学生宿舍楼、电脑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食堂、器材室等在原有基础上增添了灭火器48 个,对这几处的安全责任人进行了一次消防演练,掌握了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学校经常检查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灯,疏散通道与指示牌灯等,发现问题,及时更换。交通安全:为保证学生上学、放学路上不发生意外事故,该校经常加强对全体学生的交通案例教育。学期初,学校对周边环境进行了调查模底。该校地处福建沿海交通枢纽地段,交通情况比较复杂,存在着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情况。学校南侧是区实验小学,门前每天又是许多学生上学、散学的必经之路。该校的做法是: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上、放学值日领导、值日保卫人员到大门外护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组织和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学生的生命安全,共同做好学生校外安全工作,并通过与学生家长签定安全责任书和印发《告学生家长一封信》及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加强了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并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在学生回家时,学校配合社区、街道、城管等相关部门在马路边、设立安全警示牌,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确保学生安全;每年9月份,学校还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了交通安全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每班都选送出两份比较优秀的作品参加评比,普及交通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每年5月份,学校与秀屿区交警大队联系,让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宣传交通安全。同时请来区交警大队民警对全校学生作交通安全预防知识与教育的讲座。食品卫生安全:学校食堂设施完备,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内部设施定期消毒,每天都有领导班子成员和值日教师进行食品质量把关。学校坚持对食堂负责人、工作人员进行卫生防疫及食品安全教育,坚决根除食品安全隐患;实行“放心食堂”工程,严把进货关,确保师生的饮食安全。坚决要求从业人员做到:①坚持每天清洗扫除,保持食堂内外环境卫生清洁。②加强安全保卫,禁止非食堂工作人员进入食品加工操作间。把食堂监控列入校园监控系统,实行24 小时监控制。③严格规范食品加工程序。④餐具洗净后做到每餐高温消毒。⑤食堂从业人员定期体检,健康上岗。⑥为保障学生权益,监督食堂工作,学校还建立健全了“食堂行政领导值日”制度等一系列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了食堂服务质量, 更好地服务了学校各项工作,使学生安心,家长放心。学校周边环境较为稳定。但小卖部物品和饮食流动摊点食品的质量可能存在隐患。学校一方面加强内部管理,要求学生注意饮食安全,不购买“三无”食品。同时,主动与工商、城管、卫生部门联系,共同做好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集体活动安全:学校严禁学生参加商业性庆典活动,严禁组织学生从事不符合有关规定的活动,在校外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坚持就近、徒步原则,并主动与向教育主管部门请示报告,向公安、交通部门汇报,及时做好安全应急预案。对涉及学校安全的各项工作,都要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不留盲点,不出漏洞。课间活动期间,学校建立了课间巡查制度,每一楼层,每一楼道都有值日老师进行安全管理与疏导,确保消除课间活动安全隐患。建筑施工管理: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学校科技综合楼正在施工中,学校在施工开始阶段就要求施工方架设了隔离防护栏,对学生尤其是一楼学生进行了集中安全教育,同时,加强了课间巡查力度,确保学生在校安全。治安管理:近年来,学校每学期都对每座建筑物进行了修缮,安排了行政领导值班护校,每天安排两名保卫人员对整个校园值班巡逻,安装了校园安全监控系统并安排专人管理,发现可疑情况及时调查,妥善处理,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该校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每年学校都聘请了区检察院公诉科干部郭国忠同志(法制副校长)为全校师生进行了两场法制报告讲座,学校分别以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禁毒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为主题举办知识竞赛,使全校师生的法制意识进一步加强。设备设施管理:学校定期对所有电器、电源、线路都做认真细致的检查,不存在线路老化、漏电、带电线头裸露等安全隐患现象。加强了对器材室、电脑室、语音室、实验室、图书室的管理,尤其是对易燃易爆药品加强管理,保证了无一例隐患存在。学校统一为学生提供热水,在各会处办公室配备了电水壶,消除了学生在教室和宿舍烧水带来的用电安全隐患。在设备设施的常规检查中,学校重点检查了消防器材以及监控系统,坚持及时维修和更新。同时还检查了体育器材,规定了体育器材的使用时间并明确了2名体育教师作为体育器材安全责任人。每个学年度,该校都进行了四次安全隐患大排查,进一步规范了设备设施的使用,消除安全隐患。二是树立安全第一意识,不断改进安全工作方式。当安全工作与学校其它工作有冲突时无条件地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如通学生往返学校,以前该校主要对其进行宣讲教育,除了对通学生进行安全宣讲教育外,还责成班主任、值日领导对通学生回家和返校情况(如是否在路途中骑自行车,是否有下水洗澡等现象)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摸底调查,分类指导,开通学生周末班车两路,切实解决学生周末回家难的问题。

 三、努力拓宽宣传渠道,加强安全宣传力度

1、利用每周一晚例会时间对全体教职工进行关于安全文件精神的传达、教育;2、利用每周升旗仪式时对全体师生员工进行安全工作宣传、教育;3、利用主题班会,各班主任对本班学生进行方方面面的安全(尤其是交通安全、防溺水安全等)宣传、教育;4、利用黑板报、校园广播等宣传载体,进行安全工作的宣传、教育;5、利用校园网全校师生员工进行安全宣传、教育;6、邀请公安、司法、交警等有关职能部门的相关人士到学校为师生员工进行有关安全的宣传、教育;

四、积极开展活动,提高安全意识,增强自护能力

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加强学生安全教育,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会自我保护、自我防范、自救互救、应急逃生的常识和技能,也是该校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该校除了要求教师在常规教育教学中渗透安全知识教育外,还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开展了学生安全教育活动。重点宣传:1、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教育学生节假日往返途中注意乘车安全,不乘坐无证驾驶车辆,不乘坐车况不好的车辆,不乘坐不准载客的车辆,不乘坐超载的车辆, 宣讲对车辆的识别知识;2、食品卫生安全常识,正面引导学生不食用无证、不卫生的食品、食物等;3、预防传染病常识,教育学生讲究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严防疾病感染;4、心理健康常识,教育师生珍爱生命、关爱他人、和睦相处,加强心理辅导和疏导。

通过近几年来的积极创建,该校连续四年被评为区级“平安校园”和“平安先行学校”,并在2011年市级“平安先行学校”评选中,得到了上级领导的普遍肯定和好评。近十多年来,该校从未发生一起学校安全责任事故,为该校迅速崛起成为港城强校名校创造持续安定稳定的环境。

分享到:
来源:《平安校园》杂志2012年04(B)期  2014-05-31  6976 0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城市联盟

上海市

重庆市

浙江省

山东省

黑龙江省

江西省

甘肃省

福建省

海南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opyright © 2011 chinaschoo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7513号-4

执行单位:中玉之天(北京)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